【企业文化】《集邮与党史》之十九:关于长征的邮票

日期:2021-03-24    阅读数:

  

      在我的记忆里,背诵毛主席诗词是当年的强项。其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朗朗上口;电影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长征组歌”及朗诵:"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依然在耳畔回响。每当我吟诵这大气磅礴的诗句和话语时,心中涌动的是回忆、纪念和激情、力量、思索……对于集邮爱好者,通过邮票学习党史,回忆长征,很有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5年至2016年,我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多套反映长征题材的邮票。其中的第一套“长征”题材邮票,是1955年12月30日发行的J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纪念邮票,由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采用雕刻版印刷,一套两枚,一横一竖。横票是强夺泸定桥。画面上泸定桥下浪高水急,红军勇士踩着铁索冒着炮火奋勇前进;竖票是过雪山。画面上毛泽东和红军战士正在翻越大雪山。该套邮票展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悲壮和艰苦。
 
      作为我国首套红军长征题材邮票,自然引起集邮爱好者的关注。由于该题材系列续发品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两套纪念邮票,在内容和发行时间上的调整,人们对第一套长征纪念邮票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干里长征二十周年》邮票“存在时间上和概念上的错误”。从1955年12月30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干里长征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图案上来看,两枚邮票都有主题文字,并标注长征起止日期“1934.10-1935.10”字样,从这个具体时间上来看,邮票主题内容应该是反映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干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内容。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政府机关撤离瑞金,于10月16日傍晚在于都率领8.6万名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野战纵队渡过于都河,踏上了长征之路,并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
 

 
      《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干里长征二十周年》中的2枚邮票分别为“强夺泸定桥”、“过雪山”,并没有反映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内容,再结合票面上标注的时间“1934.10-1935.10”,以及红一方面军所完成的二万五千里征程等方面分析,该套邮票主题实际上应该为“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干里长征二十周年”纪念,因此其发行时间没有安排在1936年10月22日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套邮票的发行时间不但没有提前,而且比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的纪念日10月19日还晚了两个多月。
中国邮政曾经发行的一套《毛主席诗词》文革邮票,图案均为毛泽东的诗词手书。其中《毛主席诗词》邮票第八枚《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最为经典的一首,写于1935年秋天,当时中央红军已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即将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全诗极其精炼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是红军长征的全面总结,表现了红军的伟大形象和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毛泽东的这首诗影响最大、传播最广。这首诗的手书还出现在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大会师”的边纸上。
 

      在长征邮票中,最权威、最宏观、最艺术、最全面地表现万里长征的,当属1968年5月1日发行的编号为文7(14-8)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邮票了。这首以“长征”为题、以毛体书法墨宝为画面的入票七律诗,是毛主席写于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的长征全景式诗作。这首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诗篇,史诗般地记录了红军长征惊心动魄的场面,歌颂了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即使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激情满怀。
 
      国家邮政局于1996年10月22日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
 
     (2-1)J为红军过草地,面值20 分,发行 3624.2万枚;(2-2)J为三军大会师 ,面值50 分,发行2061.8万枚。设计者:阎炳武、陈晓聪。来源:(2-1)四川美院集体创作(雕塑)、(2-2)蔡亮、张自嶷(油画)。
 

 
      2005年10月19日,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国家邮政局曾发行JP132《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邮资片的邮资图案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邮资片主图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简图,路线图起点是瑞金,终点为陕北吴起镇。这枚纪念邮资明信片的发行,从侧面证实了长征题材第一套邮票,纪念的是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
 

 
      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10月22日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志号:2006-25。全套面值:3.20元。设 计 者:郝旭东。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中国邮政于2016年7月8日发行了《薪火相传》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1套1枚。邮票图名“薪火相传”,面值1.20元,北京邮票厂胶印版印制,设计者为李志宏和郭春宁。
 
      ▲《薪火相传》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邮票主图由闪闪的红星、熊熊的火炬、红杜鹃、长青的松柏枝和步枪构成。步枪表现了红军长征时期,在武器装备非常有限和低配置的情况下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盛开的杜鹃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以及革命胜利的象征。 松枝寓意着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也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背景图案为迎风飘动的火焰及其渐进成的五角星,意指“星星之火”。附图为红军吹响号角的剪影、80字样以及五星元素,意指继承长征精神,吹响时代号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邮政于2016年10月22日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6枚。集邮门户网讯详情如下: 志号:2016-31。图案分别为:长征出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采用素描淡彩手法设计创作,设计写实和写意相结合,前景人物写实,使观者对历史场景产生直观感受;背景的房屋、高山、树木以及天空则为写意。整个设计主体突出,形象生动,准确表达了该套邮票的主题,对每枚邮票上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大都进行了高度浓缩、提炼、概括、集中、突出处理,注重于局部与整体结合,近景特写与背景场面呼应,以点带面,既突出人物,又兼顾场面。6枚邮票图案风格协调统一,前后之间能够彼此照应、一脉相承,具有一种韵律美、和谐美。
 

 
       说集邮,讲党史。温故知新。
 
      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南方各根据地红军从所在各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晚,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分别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仍然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富强继续奋斗。长征作为重要的题材,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这些邮票艺术性地描绘了长征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展现了崇高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回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情追溯了那段苦难辉煌的壮阔历程,对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作出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长征。红军的英雄壮举和不朽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秦寄翔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