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集邮与党史》之二十二:关于向警予、杨开慧烈士的邮票

日期:2021-04-02    阅读数: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时期的英烈,邮政部门发行了一些邮票。翻开集邮册,有关于中国妇女英烈的邮票。1978年3月8日,发行了《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邮票。这套邮票共两枚,其中2-1为“向警予烈士”。2-2为“杨开慧烈士”。2枚均以大红色为衬底,图案显得庄重、肃穆。
 
      关于向警予(1895--1928),女,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妇女领导人之一。湖南溆浦人。1918年参加毛泽东组织和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届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妇女部长。曾领导上海丝厂女工罢工和烟厂工人罢工。1925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7年4月回国,先后在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委宣传部和湖北省委工作,编辑《长江》刊物。1928年春在汉口法租界被捕。5月1日就义。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
 

  蔡和森,双姓蔡林,字泽膺,学名彬。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个职员的家庭里。向警予与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少5个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溆浦县城一个商人的家庭里。向警予属土家族,原名俊贤,乳名“九九”。
 
      蔡和森与向警予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笔名――振宇。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期间,他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振宇,即“警予”的谐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毛泽东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与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蔡畅同学。通过蔡畅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6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毕业后回溆浦老家,打破当时“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新式学堂任校长,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她在校内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向其父母作动员,开女子放脚的先河。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
 
     1928年3月20日,留在武汉组织并参加地下斗争的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但她坚贞不屈,对于党的秘密一字不供,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在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向警予被残酷杀害,年仅33岁。

  三年后,蔡和森在香港参加海员工会的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幸被叛徒顾顺章认出而遭到反动派的逮捕。6月12日,港英当局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狱中, 蔡和森受尽各种酷刑,但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不幸于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关于杨开慧(1901--1930),毛泽东夫人,湖南长沙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江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派她在长沙板仓一带进行地下斗争。1930年10月被国民党逮捕,同年11月在长沙就义。1957年,毛泽东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对她作了热情的赞扬,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

  十七岁那年,杨开慧与毛泽东相识相爱,十九岁结婚。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返湘后不久,杨开慧便入了党,负责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机要与联络工作。作为妻子,她把对丈夫的爱全部融汇到对其事业--为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七年,她随毛泽东辗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工农运动,不遗余力地为革命奔走,直到生命终结,也无怨无悔,作出“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坚定回答,使敌人威逼她与丈夫脱离夫妻关系的阴谋彻底破产,以一腔青春热血,展示了中国女性的伟大与自豪。
 

 
      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赏格捉拿杨开慧。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几次都逢凶化吉躲过了敌人的追捕,但在同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后被逮捕。
 
      据史料记载,杨开慧被捕后,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回到牢房,和年仅8岁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诉他父亲一定回来打“坏人”。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则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那是1957年5月的一天,李淑一手举一只大信封,步履轻盈地迈进长沙市第二女中初三的教室,声音有些发颤地对学生们说:“毛主席给我写信了!”霎时间,学生们都愣住了,李老师从大信封中抽出一个小信封,左下方是遒劲、潇洒的三个字:毛泽东!在学生们的掌声中,李老师饱含激情地朗诵了毛泽东主席赠给她的《蝶恋花・游仙》(后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词: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到月宫去,受到仙人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仙人嫦娥为两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来表示欢迎。两位烈士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欢喜得掉下泪来。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两位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也写出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另据报道:50多颗火热的心同为老师而兴奋,50多双稚嫩的手同向老师鼓掌。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16年前发生在湖南省立临时中学(一中)初一教室里的另一番情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以25岁的英年从容就义,就义前写下绝笔《与妻书》。李淑一在讲这书时,先是颤声读:“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眼泪慢慢从她眼角沁出,直至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时,她更是抑不住内心的酸楚而痛哭流涕,满堂几十个小姑娘也由于受到老师的强烈感染而整整哭了一节课。而谁又知道,老师内心也深藏着一腔愁情别绪!
 
     `早在1933年,李淑一听说丈夫柳直荀牺牲后,结想成梦,和泪填了一首《菩萨蛮・惊梦》词: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就是这首词,历经数十年风雨,李淑一于1957年1月寄给毛泽东主席请他指正;也正是这首词,令毛泽东主席“大作读毕,感慨系之”,于同年5月11日,挥笔写下感天地、泣鬼神的词章《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也表达出一代伟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
被毛泽东主席尊称为“君”、被湖南人民尊称为“李老师”、被北京人尊称为“李奶奶”的李淑一,因毛泽东的光辉词作《蝶恋花》而蜚声中外,但她没有因此而居“词”自傲、醉入“花”丛,而是在极其平凡的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如蜡炬般献出光和热,似春蚕吐丝无悔终生。1997年6月13日凌晨,李淑一走完了她俯仰无愧的一生,在京安然仙逝。
还有文章介绍:新中国一成立,毛泽东就想到了回家乡看看。但是,由于当时国事繁忙而抽不出身来,所以,他决定要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代他回韶山省亲。那天,毛泽东把毛岸英叫到自己跟前,深情地说:“岸英,现在全国解放了,我们的家乡韶山也解放了。这么多年了,家乡人民为支持我革命付出了很多,我感谢支持过我的父老乡亲们,也多么想回去看看他们,但是,目前工作太忙,新中国百业待兴,我不能抽出时间。你是我的儿子,也是韶山的儿子,最近,你抽一点时间,代我回去一趟,看看乡亲们,代我向他们问个好,说我毛泽东没有忘记他们。如果有空闲了,我一定回去看望他们。”
 

一个多月后,毛岸英正式成行,回韶山省亲。临行前,他去向父亲辞行。毛泽东很关切地对毛岸英说:“你现在不仅是我毛泽东的儿子,而且是一名干部了。但你还年轻,没有什么生活和社会经验,这次回湖南,一定要谦虚谨慎,你要代我去给你母亲扫墓,带上些东西,为你外婆杨老太太上寿。然后,就是你这次回湖南的重点,去老家韶山看看,代我问乡亲们好!”
有谁知道毛主席接到李淑一当年来信时的感受?有谁了解毛主席那时派长子回湖南的想法?如今,通过邮票,学习党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最后,我们要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献给革命英烈向警予和杨开慧。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