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讲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故事,说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日期:2021-04-28    阅读数:

  

      学党史,忆当年。巍巍宝塔山,伟大的延安精神光芒万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从延安,到北京,在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提艰苦奋斗精神?这是我们需要和年轻人认真交流的话题。下面讲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故事,说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一)
 
      通过学习党史,我们知道,毛泽东同志是什么时候到达了陕北的延安的。那是1937年1月10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住了6个月的保安,向延安出发了。1月13日到达延安。下午2时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延安西北川,沿杨家湾、兰家坪、杨家岭小路而下。各界代表立即前来迎接,有一位代表牵来一匹头扎红布大花球、脖子上系着铜铃铛的高头大马,请毛主席骑马过河。毛泽东谢绝了骑马,同代表们一起走下河岸,踏着坚冰,走过河去。当毛泽东等走到大砭沟口时,沿路两旁响起了锣鼓声、唢呐声和鞭炮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微笑着,频频向群众点头挥手。他知道,在这个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又要开始新的艰苦创业了。
 

 
      红军到了延安,面临着如何巩固发展壮大的问题。1940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于次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致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同时完全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以图就此逼中国共产党就范,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力量的发展。不但如此,蒋介石还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严格限制与根据地的货物人员往来。
1940年和1941年,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困难。毛泽东曾经说:“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0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二)
 
      对于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并非没有预计到。1939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干部晚会上强调:“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给,要自己种地,自己动手。”12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生产运动的准备问题。12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还发表了《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社论。1939年1月2日,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撰写发刊词,亦明确提出:“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这是全国抗战的困难问题,也是八路军的困难,应该提到认识的高度。”他还提出要通过开展生产运动来解决和改善根据地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1月25日,陕甘宁边区农产品展览会在延安拉开帷幕,毛泽东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在边区,不仅老百姓要努力生产,“其他如学校、党政机关、军队也都要参加生产运动”。
 

 
      为了度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所谓开源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各根据地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所谓节流就是大规模的精兵简政。随后,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部队和学校等单位纷纷组织生产运动委员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
 
      延安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同时,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组织劳动互助,发展人民经济,以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给。从此,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茁壮成长。
 

 
(三)
 
      革命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是一首陕北民歌,也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曾激励了无数人,即使在我们今天再听这首歌时,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方圆百里。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内,由王震旅长率领的359旅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从1941年起,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1943年秋天,“不要公家一粒粮、一寸布、一文钱”的三五九旅,还给陕甘宁边区政府上交了公粮,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也就是在这一年,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湾》一下子唱红了整个边区。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屯垦戍守南泥湾的三五九旅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此成了享誉全国的“模范”。这支队伍传承下来的屯垦精神,一直影响了几代人。也是《南泥湾》这首歌,成就了郭兰英等一代代歌唱家、演奏家。听《南泥湾》,我们接受的是革命的教育和优秀艺术的享受。这首歌我们常听常新、百听不厌。
 

(四)
 
       翻开《党史》,在1940年5月,朱德从晋东南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屯田政策,以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并亲自到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地勘察。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359旅从晋西北调到陕甘宁边区,驻防绥德。
 
      经朱德建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意,1941年3月,该部从绥德进驻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开展大生产运动,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介绍大生产运动,必须要提到王震,他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三五九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冲破了日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奠定了我军屯垦的基础,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样板。晚年时,王震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过往,说到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并护送他到长沙;最满意的事,是奉毛主席、党中央之命率三五九旅将士开发南泥湾。
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4年的2年中,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到1945年,边区农民大部分做到“耕三余一”,部分做到“耕一余一”,达到种一年可留一年的余粮。到1944年,三五九旅除吃用全部自给外,达到了“耕一余一”,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旗帜。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既保卫了延安的南大门、保证了党中央安全,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了党中央后勤生活给养,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
 
      如果用数字来说明大生产运动的效果:1940年前,三五九旅的经费全由政府提供,而1941年经费自给率达到78.5%,1942年达90.3%,1943年为91.3%,1944年实现了全部自给。陕甘宁边区其他部队的经费自给率也逐年增加,到1943年,警备一旅经费自给率为75.4%,警备三旅自给率为59.9%,358旅自给率为70.7%,独一旅自给率为74.6%。1942年边区的中共中央各机关生产收入2581万元,自给了48%,边区机关如保安处生产收入113万元,自给率70%。正如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所说的:“边区的军队,今年凡有地的,做到每个战士平均种地十八亩,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办。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我们的机关学校,今年也大进了一步,向政府领款只占经费的一小部分,由自己生产解决的占了绝大部分;去年还只自给蔬菜百分之五十,今年就自给了百分之一百;喂猪养羊大大增加了肉食;又开设了许多作坊生产日用品。”
 
(五)
 
      在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央领导同志更是身先示范、参与生产。毛泽东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依然带头开荒生产,缴纳公粮,身先示范解决“吃”的问题。他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地,种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主席要领导全国抗战,工作太过辛苦,便提出要为他代耕。对此,毛泽东坚持要亲自参加劳动,他说:“我一定参加开荒,地点就选在我门口,只开一亩地,不多也不少。我还能自己动手,坚决不要人代耕。”
 
  大家见毛泽东工作如此繁忙,还带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便纷纷在窑洞外开荒,中央机关所在的杨家岭掀起了开荒的高潮,几乎每个窑洞外都可看见整齐的菜地。
 
     年过五旬的朱德也积极行动起来,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栽种了十几种蔬菜。朱德是种菜能手,他不但手把手教年轻人耕种,还带头拾粪,一有空闲时间,就走进菜园里劳动。部队中、机关里、百姓中纷纷有人来信要求给朱总司令代耕,但他都不予接受,他说:“生产任务可以自己完成,生产虽然要花费劳动力,也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这对整个革命,对自己的身体都有好处。按照生产计划,生产任务的完成是完全有保证的。”
 
      周恩来当时虽然右手有伤,但仍然坚持带头学习纺线,摇着第三五九旅王震旅长从南泥湾送来的纺车,一边劳动,一边积极不倦地向纺线技术好的同志学习,不断钻研纺线技术:从卷棉条的松紧、润棉条的湿度、装锭的高低和松紧,直到摇车抽线的协调、接头等技术,他都一步步系统地进行实践和钻研。他不但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纺线的整套技巧,还和任弼时一起领导大家总结经验、提高效率,使全体纺线同志的出品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之后,周恩来和任弼时还专门召集一些纺线能手,共同研究技术改革。
 
      勤俭一生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虽然在延安只有短短的八天实地考察,可是延安的官兵平等,民主和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给他留下与国民党截然不同的印象。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不在重庆,而在延安。在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字里,当时延安的与众不同,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魅力所在。
 
(六)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伟大的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风范。正如习近平2009年11月在陕西考察时所述:“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合乎逻辑地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底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深刻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我们必须坚持弘扬延安精神,让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秦寄翔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