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集邮与党史》之二十六:关于习仲勋的邮票

日期:2021-04-21    阅读数:

  

      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中国邮政于2013年10月15日发行了《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志号:2013-27。(2-1)J 两当兵变前的习仲勋,面值1.20元;(2-2)J 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期的习仲勋,面值 1.20元。设计者:姜伟杰。雕刻者:刘益民、马荣。纪念邮票图稿创作,采用素描写实的表现手法,运用细腻、传神的雕刻线条,形神兼备地刻画了习仲勋果敢、坚毅的性格特征。邮票画面采用深棕色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习仲勋(1913―2002),陕西富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02年5月24日5时34分,习仲勋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习仲勋同志1913年10月15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进步学生团体。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任中共营委书记。1932年3月,组织发动了“两当兵变”,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队委书记。同年9月,进入渭北革命根据地,任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指导员。1933年2月,任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从事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青年工作。同年3月后,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和共青团特委书记,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不断排除内部“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中,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他以极大精力领导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为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做了许多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他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他们才得以释放平反,从而挽救了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6年1月,习仲勋同志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同年6月,随红军西征,先后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环县县委书记。8月,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时间。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他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题词,予以表彰。同年2月,他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领导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为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干部和群众。1945年6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其间,曾担任爷台山自卫反击战临时指挥部政治委员,领导了著名的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他受毛泽东同志指示,组织策动了国民党陕北保安团队起义,接应王震同志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参与指挥了西华池战斗。1947年3月中旬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协同彭德怀同志指挥了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的战役,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他作为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和彭德怀、贺龙同志,或转战西北战场,或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或组织后方支前,战胜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习仲勋同志在主持西北局工作中,和林伯渠同志一起,为建设陕甘宁边区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土改中,他提出的区别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制定政策和纠正“左”的偏向的意见,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从实际出发,正确地、积极稳妥地领导了西北地区5省的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大胆而妥当地解决了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团结争取了一批少数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恢复战争创伤,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1953年9月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树立了为人民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同志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8年4月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他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增强了团结,稳定了局势。他团结省委“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率先向党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同。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习仲勋同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仲勋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居功,不护短,爱护干部,关心青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与工农群众、民主人士、文化艺术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诚相见,广交朋友。他办事严谨,宽厚待人,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在党内外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1980年9月,习仲勋同志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又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讨论了许多法律草案。1981年3月,他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同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处理了许多重大和复杂疑难问题。在拨乱反正,推动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精简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致力于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正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加强工、青、妇群众组织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重视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认真批办和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他还在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图谋,加强港、澳、台、侨工作等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
 

 
 
      1988年4月,习仲勋同志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亲自主持多部法律、条例的审议,参加了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间的交往活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3年3月,习仲勋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一直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坚决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工作,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习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他始终坚定地与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从邮票的角度介绍,据公开资料显示,1932年4月2日,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甘肃省两当县组织发动了著名的“两当兵变”。“两当兵变”揭开了甘肃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使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和西北的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习仲勋之子习远平在“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两当兵变’是我父亲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他由一位党员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人和军事指挥者”。
 
       2013年10月15日上午,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为亲属参加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发表讲话。
 
      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有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习仲勋》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有其必然原因。有三个标准,一是习仲勋他是一方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在2002年逝世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一位根据地的创建者。第二他是中共七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在七大的委员和候补委员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也就是最后一位纪念百年诞辰的。第三个理由,他是新中国初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领导人之一。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才上报中央,最终决定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习仲勋》。而该片播出,也创造了央视五年以来同时段播出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
 
 
 
       2013年10月15日,为纪念习仲勋同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习仲勋文集》《习仲勋纪念文集》《习仲勋画册》三种图书。人民网文化频道精选了《习仲勋画册》中的数十幅珍贵照片,许多照片为首次公开展示。画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习仲勋同志89年伟大、光辉的一生。另外,《习仲勋画传》由人民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近300幅图片,其中包括数十张不同时期的家庭合影,部分照片为首次公开发表。图为1958年,习仲勋和儿子近平、远平在一起。
 
       关于《习仲勋传》。《习仲勋传》(上卷)已于2008年出版,反映的是习仲勋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经历和贡献。《习仲勋传》(下卷)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习仲勋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顽强奋斗的革命历程,以及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习仲勋传》编委会编,党史专家、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贾巨川先生独立执笔撰写的《习仲勋传》,第一次全面、翔实、生动地再现了习仲勋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牢记“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的光辉形象。
 
       作为党史专家,贾巨川对习仲勋同志的革命经历十分了解。2002年习仲勋同志逝世时,新华社播发的四千言的《习仲勋同志生平》,也出自贾巨川手笔。在撰写《习仲勋传》(上卷)的五年中,贾巨川每年在深圳习老夫妇身边生活大半年,不仅对习老的革命生涯经历有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更对习老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爱护群众的高尚道德品格有了真实认识。“幸运的是,习老生前亲自审阅了约20万字的书稿,并给出‘原则同意’的书面答复;遗憾的是,没能看到书正式问世,老人家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习仲勋同志的革命征程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严峻考验中行进、成长、创造、奉献,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波折和艰辛。能够担当《习仲勋传》的执笔撰写任务,贾巨川说他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幸运。他最早介入传记的写作要追溯到1996年秋季,“当时习老还健在,中央有关方面批准同意编写习仲勋系列丛书,《习仲勋传》是三本丛书中的一本,算是压轴之作。”贾巨川介绍,当时自己已经从部队转业8年,担任陕西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在党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纪念建党75年时贾巨川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了胡锦涛、尉健行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或许正因为这个机缘,他得到上级的重视和信任,被调到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当时组织了一个七八个人的写作班子,分头执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在历时五年的写作过程中,贾巨川查阅、参考、使用了充分有力的史料证据,这些读者可以从该书中的大量注释直观地看到。同时,他走访了150余名与习仲勋一起工作、战斗、生活过的老同事、老战友、老部下、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使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因此,该书称得上是一本严谨的史学著作。
 
       在习近平的办公室里,醒目位置摆放着数张不同年代的家庭生活照。其中一张照片,是他用轮椅推着年事已高的父亲,和妻子、女儿一起散步……珍视家庭、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植根在习近平心中。
 
       习仲勋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习近平的童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度过,而他的少年时代更与父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母亲齐心带着尚未成年的小儿子习远平在河南省黄泛区的一个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习近平也前往陕北插队,开始了难忘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就是在这样的家风、家教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在最后的日子里,习仲勋还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进入新时代,他正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据贺龙之女贺捷生曾撰文回忆:习近平从政后,习仲勋对儿子掏出肺腑之言:“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习近平始终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并作为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期间,家里没有电视、并不认识总书记的苗族大娘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微笑着进行了自我介绍。朴实的话语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通过一封信来说明习近平对父亲深沉的爱。那是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在深圳举办88岁寿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88岁是“米寿”,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老爷子祝寿。然而,唯独缺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习近平不是不想参加父亲的寿宴,而是作为一省之长,他实在是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于是抱愧地向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习近平在信中深情地写道,他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他希望继承和吸取父亲的宝贵和高尚品质,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五件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传》(下卷)曾收录了这封拜寿信。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
  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您曾教诲我,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与父亲相比,太过平庸,汗颜不已。但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