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2科普话题之五十三:加强亲子教育,重视心理发育

日期:2022-11-09    阅读数:

  

  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好的亲子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亲子教育是学问,需要家长认真学习掌握。应当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部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其中第五十三条强调的那样:“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一)关于亲子教育。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沒有亲子教育的学校德育和沒有学校德育的亲子教育,都不太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优秀人才。因而,亲子教育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1、亲子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目的地利用自身的以身作则与家庭社会实践,对儿女施加一定文化教育不良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包含家庭主要成员(包含爸爸妈妈和儿女等)中间互相的危害和教学。2、亲子教育是大教育的构成之一,终生教育。3、亲子教育是学校德育与科学教育的基本。小孩上中小学、初中后,亲子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也是学校德育的补给和拓宽。

  亲子教育主要包含多个内容:

  1.亲子教育的题材是家中,而教育工作者是父母,学习者是儿女。2.亲子教育必须受到一定形状的政治经济学所牵制,具备很强的社会认知和时代感。3.亲子教育的办法和方式,是父母根据自身的以身作则对孩子开展文化教育。4.父母根据一些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对孩子施加有影响的科学教育。5.父母根据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做好沟通、交流和具体指导。

  (二)通过亲子沟通、交流及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重视儿童早期发展,0~3岁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要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儿童生活的照顾者、情感的关爱者、行为的榜样者和活动的引导者。

  提高亲子教育的水平,必须提高家长的个人素质。亲子教育,需要陪伴,需要沟通。有觉悟的家长,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重视儿童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亲情和关爱。尊重儿童意愿,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天性,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教育贯穿在每天的生活之中,丰富儿童的认识和经验。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启潜能,推进发展。重视儿童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发现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我国0到14岁的自闭症者可能超过200万,且呈上升趋势。在一个城市,对区域范围2.25万的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免费的神经心理发育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有7.39%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神经心理发育问题。按照检出率的高低排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感觉统合失调、动作问题、注意缺陷、沟通障碍、孤独行为。因此,及时发现孩子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我们要在世界精神卫生日,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要特别重视少年及儿童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要经常与儿童沟通、交流,关注儿童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心理行为问题,予以引导和干预。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具体做到,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每几个月在平台上“做题”:将孩子的行为表现上传到平台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幼儿园可以在入学时提供心理健康体检,并反馈到平台上。如果老师与家长观察到的儿童行为异常是一致的,则孩子患病几率较大,需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确诊,及时干预。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