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2科普话题之十七:关注血压变化及学会血压自我健康管理

日期:2022-03-27    阅读数: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自身的“三高”、“四高”或“五高”问题,其中第一高,就是大家知道的高血压。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控制好血压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正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一部分,关于基本知识和理念中的第十七条,明确强调的那样:“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收缩压是100到120毫米汞柱,舒张压是60到80毫米汞柱。可以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1.外周阻力。2.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3.每搏输出量。4.心率。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对于血压异常的患者,应当进一步做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估24小时整体的血压情况。

  血压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关于高血压,我国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断标准,即成人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应该是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有两次血压增高就可以诊断。所谓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但是舒张压是小于90mmHg的,这种高血压约占老年高血压的50%,这就是高血压的定义。

  2021年WHO发布于《柳叶刀》杂志的《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全球30-79岁高血压患者人数在30年内翻倍,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其中中国患者就高达3.5亿人左右。但有近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约80%患者没有控制血压达标。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内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且患病群体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最新的疾病调查数据显示,18岁以上居民中有超过1/4的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控制率仅为16.9%。高血压年轻化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非常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一项成果就是建立了世界高血压联盟这一组织,这一组织是由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小组组成的,在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是由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临床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与宣传,教育全民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宣传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等等。我们国家在1989年5月12日,正式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盟员,也成立了相应中国高血压联盟。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我国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2021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当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医疗费用达到318.9亿元/年,直接经济损失为2103.0亿元,约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61%。得益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达到960.0亿元左右,从销售渠道来看,抗高血压药物销售渠道包括医院端、药店零售端等,其中医院端是我国抗高血压药物主要销售渠道,占比常年保持在6成左右。

  高血压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高血压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和“无形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排第一的疾病。因为高血压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其他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应当通过科普,教育人们懂得控制好血压可使中风减少35%-40%,心梗减少20%-25%,心衰减少约50%。在重视高血压的同时,需要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服药来科学控制血压。还要学会高血压的自我健康管理,特别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必须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医生优先推荐在家自测!通过“四定”来教人们正确的测量方式和方法。一定:血压计。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考虑为高血压。专家建议选择上臂式血压计,简单、方便、环保。不过,很多人担心自己的电子血压计不精准,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验证:电子血压仪与水银柱血压计作比较,分别测量3次,结果取平均值,两者结果的数值相差不超过7mmHg,则表明电子血压仪可继续使用。

  二定:时间。测量血压建议相对固定时间。每次测血压就要看自己的目的是做什么,比如早晨起床后30-60分钟内测一次血压,通常是早上6-8点。清晨时段是血压的最高峰,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在服降压药后2小时测,则能判断药物的疗效;睡前测一次,可以看看血压波动的情况。

  三定:胳膊。左臂、右臂均可。建议初次测量时,两只胳膊都测一下,选择数值较高的一侧,再次测量时均以此臂为准。

  四定:体位。测量血压对姿势体位也有一定的讲究,专家建议,测量血压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下,捆绑电子血压仪袖带的上臂与心脏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双腿下垂,双脚自然放平。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在测量血压前20分钟,不运动和不抽烟。记得排尿后才去测量,憋尿会让血压升高。让身体处于正常的放松状态来测血压。同时,把袖带中的空气排尽,电子血压计的袖带戴在手臂上。

  在专家看来,还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来帮助控制血压。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血压也是吃出来的。因此,管住嘴,有利于管理和控制血压。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对高血压患者给出饮食建议:

  第一、每天控制好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的盐的量不能超过5g,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第二、要限制摄入总热量,碳水化合物适当控制在每日能量的50%-55%;同时减少动物脂肪及部分植物脂肪(如椰子油)摄入,即限制摄入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减少或避免饮食中的反式脂肪,可以用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等)代替。第三、要营养均衡,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富含镁、钙、钾食物(坚果、瓜子、豆荚类)的摄入。可见饮食治疗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众所周知,脂肪、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是三种最基本的宏量营养素。在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导中,美国心脏协会建议人们吃健康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来自植物,可以包括海鲜和低脂或无脂乳制品,如果需要,还可以吃瘦肉片和未加工的肉类或家禽。同时建议每天分一到两次摄入5.5盎司(约150g)的蛋白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平衡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有坚持做到这四个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健康素养,才能搞好自我健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血压控制问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