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2科普话题之四: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日期:2022-01-24    阅读数:

  

  当人们懂得四维健康概念中道德健康的内涵,就会理解无偿献血,助人利己的意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一部分,关于基本知识和理念中的第四条,明确了“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献血救人,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无偿献血利国、利己、利家人。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血站是采集、临床用血的机构,一定要到国家批准的正规血站献血。

  如今,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无偿献血。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设立这个世界献血者日,是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世界上每秒钟就有3个人需要输血,血液的来源只能依赖于他人的捐献。自愿无偿献血是唯一安全的血液来源,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我们国内的献血一般是无偿献血。献血是健康适龄的公民自愿献出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而不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提倡无偿献血,构建和谐社会。关于无偿献血的意义: 生命离不开血液,输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特殊医疗措施。在目前人造血液尚不能完全代替人体血液之时,临床用血只能靠健康人体捐献。无偿献血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互救互助的方式。“献血”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救助病人,也是无偿献血者仁心义举的表现。同时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行为。而且,根据各地区的规定,献血者及家庭成员还可以享受相应的用血优待政策。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和人道友爱的精神。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献血是一种爱心奉献的体现,可以使伤病患者解除病痛,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如果一个人拥有健康的情绪,就可以使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提高,使各个器官的功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献血者也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这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199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三号公布,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共计二十四条。血液管理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对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有效预防。《献血法》总结了我国多年来推行义务献血和无偿献血的经验,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在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同时对献血工作中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适龄健康公民的权利、义务,采血机构、医疗机构在采供血工作中的责任以及对违法采血、用血行为的处罚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较具体明确的规定。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